案例 与时间赛跑的145秒!——成功抢救窒息幼儿
9月11日上午10时39分,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大杨新区门诊部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宁静。只见一名幼儿被家属抱在怀中,面色青紫,双眼紧闭,气息微弱
9月11日上午10时39分,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大杨新区门诊部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宁静。只见一名幼儿被家属抱在怀中,面色青紫,双眼紧闭,气息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就此展开。
据家属描述,当时一岁三个月的朵朵(化名)随奶奶逛商场时,不慎被异物卡喉。情急之下,家属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直奔最近的医疗机构。
孩子送来时呼吸心跳极其微弱,口唇紫绀,肢体无自主运动,颈动脉搏动几乎摸不到。首先接诊的护士李秀梅回忆道。她迅速判定病情,第一时间单膝跪地,双手环抱孩子腹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与此同时,护士王洪杨立即呼叫值班医生及护士长。值班医生孙东、王国生与值班护士长刘琳疾步赶到后,迅速加入抢救:孙东医生随即单膝跪地,接力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由于情况紧急,孙东医生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懈怠,跪在地上的时间不断延长。王国生医生、护士徐晨曦则观察孩子呼吸及生命体征变化;护士长刘琳同步准备后续抢救设备。几人配合默契,形成高效抢救三角区。
1、2、3……随着一次次有力的冲击,一块小指甲盖大小的馒头片终于从孩子口中喷出。当微弱的啼哭声响起时,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都长舒了一口气。此时,距离患儿到来仅过去145秒。孙东医生因神经高度紧张地跪地救援,站起时身体不受控制地摇晃起来,身旁的同事赶忙上前,用力搀扶住他,他才缓缓站起身来。
你们不仅救了孩子的命,还救了我们整个家。孩子奶奶握着医生的手久久不放。在急救车抵达前,医护团队已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估,确认生命体征平稳后才协助送上救护车。护士站特意为惊魂未定的家属准备了温水,并耐心讲解异物卡喉的预防措施。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孙东医生表示。据悉,医院定期组织全体医护进行急救技能考核,大杨新区门诊部配备除颤仪、儿童气管插管、儿童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确保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3岁以下儿童吞咽功能还不完善,馒头、果冻、葡萄这些食物都可能成为定时炸弹。正确做法是将食物撕成指甲盖大小,让孩子坐着吃,大人必须在旁看护。大杨新区门诊刘琳护士长特别强调,发现孩子呛咳时,切勿盲目拍背或倒提,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拨打120。
海姆立克急救法分为多个版本,针对成人、婴儿、孕妇等不同群体需采用对应的操作方式。
布:另一只手变成布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上腹部,直到异物排出。
将婴儿脸朝下,趴俯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支撑其下颌。用另一手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
若异物未排出,将婴儿翻转仰卧,用两指在胸骨下半段(两连线次。交替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异物排出。
当发生紧急情况,若身边无人或身边人不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使用自我腹部冲击法。